2020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_2020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图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10-06
1 会计工作流程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流程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期间内,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遵循一定的会计步骤对经济数据进行记录、计算、汇
1 会计工作流程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流程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期间内,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遵循一定的会计步骤对经济数据进行记录、计算、汇总、报告,从编制会计凭证,到登记会计账簿,再到形成会计报表的过程。
通常,将这种依次发生、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具体来说,会计工作流程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循环进行的
会计工作流程2 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1)初始建账建账就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2)会计事项分析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或日记账并将记账凭证或日记账计入各有关分类项中。
(3)编制会计凭证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根据其结果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填写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将经济业务序时地、分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
(5)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和明细分类账试算平衡表,检查记账有无错误(6)调整账项调整账项就是将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在会计期末进行调整,以确定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本期收入和费用。
把本期收入与为获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相配比,使已登记入账的收入和费用恰当地在应确认的会计期间予以确认,以便正确评估各期的经营成果(7)对账和结账在会计工作中,有时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和账实不符的情况。
对账的目的是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从而使期末编制会计报表的数据更真实、准确和完整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将各账户余额结清或结转下期,使各账户记录暂告段落的过程企业的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经过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之后,账户发生了增减变化,为了解期末财务状况,应计算这些账户的期末余额,并结转到下期。
(8)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方法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的书面文件3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3.1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其范畴为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因此,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3.2 会计要素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严格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
其中,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3.3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利用数学公式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的概括表达。
(1)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为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存在平衡关系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哪些经济资源以及拥有多少经济资源,权益则表明这些资源是谁提供的以及谁对资源享有权益。
资产与权益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即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资产和权益在金额上是相等的,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以表示为:资产=权益这个等式为会计恒等式,又称会计基本等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是会计要素的公式化,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经济内容和数额上的等量关系,说明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2)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资金运动在动态情况下,随着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会取得收入、发生费用,最终获得利润或亏损三个动态会计要素,也存在着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为正数时,企业盈利;利润为负数时,企业亏损(3)综合会计等式企业运营过程中,无论盈利还是亏损,最终会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如果利润为正数,表明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资产会因此增加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反映了在收入、费用发生后,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在期初、期末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静态和动态会计等式的结合4 会计科目及会计账户4.1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财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4.2 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科目其中,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
(2)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各类负债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科目其中流动负债类科目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长期负债类科目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各类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4)成本类科目。
成本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各类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其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5)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各类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收入和费用的科目。
损益类科目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2)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分类(1)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主管部门设置(2)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做进一步分类,以提供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明细分类科目一般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置4.3 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能够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不外乎增减两种类型,所以,任何一个账户都可以分为左右两方,这就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到底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账户格式的设计一般包括的内容为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证号数、增加和减少金额4.4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作用不同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会计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结构,能指明记账的方向,以核算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金额(2)会计科目和账户制定或设置的方法不同
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账户则是由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的在实际工作中,先有会计科目,后有账户5 复式记账法5.1 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例如,用银行存款2000元购买原材料,按照复式记账法的要求,必须以相等的金额记录在双方账户中一方面,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录银行存款减少了2000元;另一方面,还要在“原材料”账户中记录原材料增加了2000元。
5.2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便于核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恒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
5.3 借贷记账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我国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记账符号记账符号是指用来表示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和记账方向而规定使用的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表示计入账户的借方,“贷”表示计入账户的贷方,“借”和“贷”本身不具有任何内在含义。
一般来说,以“借”表示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以及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减少,以及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
(2)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余额一般在登记增加的一方1)资产类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
余额在借方,表示各项资产的结存额资产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是指一定期间(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借方登记金额的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是指一定期间(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贷方登记金额的合计资产类账户的发生额与余额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资产类账户借方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图5-1 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实际数据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发生额与余额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如图5-2所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贷方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图5-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3)成本、费用类账户结构。
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登记其增加额,贷方登记其减少额或转销额由于借方登记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该类账户通常期末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则一定为借方余额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如图5-3所示。
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图5-3 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4)收入类账户结构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或转销额。
由于贷方登记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该类账户通常期末没有余额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如图5-4所示收入类账户借方贷方本期减少或转销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0图5-4 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若将上述各类账户的结构归纳起来,可得到表5-5所示的账户结构表表5-5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类别借方贷方余额方向资产类增加减少借方负债类减少增加贷方所有者权益类减少增加贷方成本类增加减少(或转销)。
借方费用类增加减少(或转销)一般无余额收入类减少(或转销)增加一般无余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