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运动_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20
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东北后,积极扶持封建地主势力,使土地占有更 为集中,农民所受的剥削更为残酷;同时,实行强夺东北土地的“开拓” 政策,从日本国内组织各种“开拓团”向东北移民,使大量耕地变成"开 拓地"“满拓地”。
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东北后,积极扶持封建地主势力,使土地占有更 为集中,农民所受的剥削更为残酷;同时,实行强夺东北土地的“开拓” 政策,从日本国内组织各种“开拓团”向东北移民,使大量耕地变成"开 拓地"“满拓地”。
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日本移民强占的土地达2210 万亩左右,占东北总耕地面积的12%日本侵略者这种政策,促使土地占 有高度集中,无地农民大量增加据统计,在南满,占农户总数4.2%的 大地主,占有总耕地面积的40.4%,无地农户占总户数的32.5%;在北满, 占农户总数2.9%的大地主,占有总耕地面积的50%,无地农户占总户数 的63.2%。
由于历史的原因,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14年的殖民统 治,造成东北农村的特点:一是雇农多,占人口总数的40%以上;二是经 营地主多,他们经营的土地约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而其人口则只占农村总户数的0.4%;三是日伪时期对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度, 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命脉。
(“开拓地”“满拓地”,指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期,先后通过“东亚劝业会社”和“满洲拓殖株式 会社”(后扩大为“满洲拓殖公社”),以强行低价“收买”和无偿没收等形式掠夺的土地其中, 分配给日本移民和移民团的称“开拓地”,暂时租给中国农民以待分给日本移民的称“满拓地”。
“满拓”即“满洲拓殖公社“的简称)为改变东北农村这种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满足广大贫苦农民的土 地要求,以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 6日电示东北局:“中央五月四号通过的关于土地问题指示,已开始发给 你们。
在东北、热河等地,除坚决实行没收分配开拓地、满拓地及其他 敌人所经营的公私土地与大汉奸土地外,必须根据中央指示和当地情况, 运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等各种形式及当地广大群众所创造的各种形式, 使地主阶级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普遍的来解决土地问题。
”中共中央 强调,“在放手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基本工作中,必须将战争动员、 参军运动、武装农民剿灭土匪、搜缴地主武装、组织民兵自卫队等工作 联系起来”中共中央于5月29日发出在全军宣传《五四指示》的指示, 指出:“望根据中央‘五四土地问题指示,通令全军协同地方党政,帮 助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
”由于当时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四平、本溪保 卫战和处理战后问题,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其他重要指示,未能在 东北迅速贯彻1946年5月底,中共北满分局召开省委联席会议,决定 立即执行《五四指示》,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6月25日,东北局作出《关 于组织工作团动员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的决定》,要求在“全 体党政军民干部中,造成下乡热潮”,组成工作团,深入到合江、牡丹江 两个地区发动群众7月1日,东北局又要求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各 师(旅)按已划定创造根据地的区域,“各派出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 和做群众工作”。
7月25日,东北局就大力创造根据地等工作发出指示, 进一步指出:“目前东北全党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大力量发动群众建立根 据地,以保证我今后在斗争中有源源不断的补充力量和作战的配合力量” 并再次要求各分局、军区目前除应坚决执行将所属各师各划一定地区, 各抽出1/3的兵力去创造根据地和精简党政军各机关外,抽出3/5的干部,组织地方工作团,去乡下工作。
东北民主联军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精神,把参加和保 卫土地改革运动当作中心工作7月1日,在总直属队连以上党员干部大 会上,林彪和陈云作了报告林彪指出:“使千百万群众参加斗争变成一 个广大人民的战争阵线,这样,我们就不会孤立,就会有兵、有粮、有衣, 有一切帮助,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陈云指出:“在东北我们有两个前途, 一个是胜利, 一个是失败,关键就在我们能不能团结住群众,能不能发 动起群众”“发动群众,不能专靠地方工作同志,是全党全军目前最重 要的任务,特别是军队责任更大”"部队应拿出最大力量来搞群众工作, 重视群众利益,把群众利益提到第一位。
”7月23日,东北局和东北民主 联军总政治部联合召开县、营以上党员干部大会,彭真在会上作了分配 土地问题的报告他指出:“要想彻底发动群众,创建东北根据地,就必 须坚决执行党中央‘五四’土地问题的指示,大胆放手分配土地,让广 大群众自己起来取得土地,尔后群众才能真正依靠我们,和我们一道进 行斗争。
”根据东北局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在分兵清剿土匪、反击国民党军蚕 食解放区的同时,紧缩和精简后方机关、部队、学校,抽调大批干部, 经过土改政策学习和深入的思想动员后,分别加入各土改工作团,在各 级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1946年7月,工作团下乡以后,首先发动群众进行反奸清算斗争, 并逐步转向减租、退租和平分土地到11月,经过4个多月的群众运动, 农村面貌初步改观,封建势力受到了严重打击东北解放区已将2604万 亩土地分配给500万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把地主阶级大量的牲畜、粮食、 房屋以及其他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
在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 培养了一批农民干部并普遍建立了农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改造和 健全了村屯基层政权,建立了12.3万余人的民兵、自卫队但是,由于 时间短,干部少,经验不足以及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因此,斗争尚不 够深入和彻底,基本群众的优势还没有真正树立,有些“半生不熟”的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夹生饭"。
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改变土改中的“半生不熟”情况,把土地 改革运动引向深入,1946年11月21日,东北局发出《关于解决土改运 动中“半生不熟”的问题的指示》,强调当前深入和巩固群众工作的中心 任务,就是解决“半生不熟”问题。
从1946年12月左右开始,东北解 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入“煮夹生饭”为特征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历时 半年之久,至1947年6月,运动结束,取得了重大成果东北解放区 629万余农民,分到7545万亩土地,比清算分地时增加3000万亩。
据辽北、 松江、合江、吉林、牡丹江5个地区统计,农民分得房子15.6万间,粮 食104万石,牲口5.9万头农村中基本群众的优势逐渐树立起来农 村干部积极分子增多进一步整顿了农会和乡、区政权组织乡村中肃 清了土匪。
在斗争中自卫队迅猛发展仅牡丹江、吉林、热河三个地区,民兵发展到21.4万人,西满有自卫队员12.3万人至此,才真正地实 现了农民的要求:地到手,粮到口,人到房,马到槽,枪换肩东北民主联军广大干部参加土地改革,为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作 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时又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 认识到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密不可分,没有广大农民的支持,解放战争 不可能取得胜利作为人民子弟兵,不但要在前方杀敌立功,而且要在 后方积极支持土地改革和保卫土地改革,为广大翻身农民撑腰。
东北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恢复 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开辟了道路1947年春耕亩数,较日本 统治时期扩大15%左右,麦地面积较往年增加25%—33%土地改革的胜 利,使广大农民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在“人民江山人民保”“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 下,父子、兄弟争相参军,父母送子、妻送夫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到处可 见朝鲜、蒙古、满、回、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的人民 群众,也积极参军、支前,在人力物力上支援东北解放战争。
据不完全 统计,在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的11个月中,东北全区参战群众即达59万人,担架4.3万副,大车8.6万辆总之,通过土改运动和剿匪 斗争,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此,东北民主联军有了强大的后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