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运动_抢救运动名词解释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26
在我来讲,那种场面,那种民主的运动,那种方法,印象很深,大家什么顾忌都没有,讨论的时候,我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你说是这样,我说是那样。
二、“抢救运动”1942年整整一年就学这个党风为什么不正?毛泽东讲,防空洞出了股阴风!讲得很具体, 讲了很多例子,所以1942年的学习,整顿“三风”给我什么收获呢?一个是知识,对党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再一个对人生观的确立,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怎样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这个非常重要;三是个人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对解放战争的工作, 帮助非常大。
在我来讲,那种场面,那种民主的运动,那种方法,印象很深,大家什么顾忌都没有,讨论的时候,我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你说是这样,我说是那样但是,下来以后呢,咱们还是很好的朋友,不会因为我们争论了什么问题有隔阂为什么呢?这不是为个人的问题,而是为一个问题的着法不一样,你说对,我说错; 你说错,我说对。
课堂争议,走路争议,吃饭争议那时空气非常活跃,同志之间没有任何隔阂这就很难得,很不容易争议问题归争议问题,和工作、感情是两回事情,不能混淆起来我们经常讲的,不能感情用事从这方面,对我来讲,意义深远1943年,查历史。
虽然我们都是红军,老同志,也都要查你参军怎么参的?你什么时候动摇过没有?过草地的时候怎么样?我们都查的你当时就这么坚定?你就没有动摇?都要问的,都查把我们这些人查完之后,又来个“抢救运动” ,查地方,査在白区工作过的同志。
这就很厉害了,这是很不好的一个做法什么叫”抢救运动”呢?你在白区干什么工作?怎么来根据地的?大学、高中,你在那里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当时对白区又不了解,他怎么解释也不行,不少人受委屈,戴特务帽子 “抢救运动”,不知谁的发明。
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在地方工作过,上去第一句话就承认,我是特务!其他什么话,什么解释都不要晚上开会呀,抢呀,抢了几个月,以后又搞“甄别”运动,这样就伤害了一部分人,这些人都是受委屈的,证明当时抢救运动是错误的。
我们支部的一个人,我们住在同一个窑洞,他是大学生,我们关系一直很好,他是湖南人,湘潭的,叫杨第甫(注1),非常好的人!抢救了,要他上台讲,说是特务日本鬼子投降后,他回到白区工作去了,后来在湖南当了省委秘书长。
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又打成右派有一次,湖南的同志和我谈话,讲到档案馆有这个人的名字我们很熟,这些同志是非常好的,很坚决的共产主义战士当时这样搞,很伤感情的!当时 ,我觉得有个好处,他承认了,下来以后,我们也没有怎样歧视人家。
大家原来怎么样, 还怎么样,这一点也不容易什么情况都有,有人认了,也有人就不承认,“我们不是特务”,”我不是嘛,你们强迫,我没有做这个事嘛!”我们支部一个女同志说,我没有做过特务!现在在广东,是个广东人,大革命时的一个女同志。
这个“抢救运动”是个错误的东西,伤害了人,伤害了感情,把一部分人整得非常苦1943年就搞这个东西我们是老同志,也搞了很长时间,个把礼拜,一点一点都要讲,要问那个声势好大,开大会,那时候没有电灯,是煤气灯,挂在上头。
这就是整顿三风的好处,抢救运动的坏处(注1)杨第甫,湖南湘潭人1938年加入中共 1941年10月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被"整风"整了3年建国初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 、秘书长1954年因”地方主义”受批判降任省工业厅副厅长。
1959年被列入以周小舟为首的“湖南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下放劳动1963年甄別平反后任省农垦局局长文革结束后任省政协副主席其子杨小凯(原名杨曦光),1968年因写《 中国向何处去》被判刑10年 ,狱中刻苦自学,后为著名经济学家。
敬请关注下期《丁盛口述回忆录》12:第三章 三、延安的学习与生活感谢关注点赞评论分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