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感目标_教学情感目标怎么写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26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能结合情感词、感叹句、修辞手法等增强表达效果。2. 能力目标:通过经典文本分析与写作实践,提升学生通过具体场景、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能结合情感词、感叹句、修辞手法等增强表达效果2. 能力目标:通过经典文本分析与写作实践,提升学生通过具体场景、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体会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等情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技巧运用(如情感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难点:通过具体场景或事物自然流露情感,避免空洞抒情。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共鸣活动:诵读经典诗句(如《木兰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感知“离别之情”,并分享自己难忘的离别经历目的:通过情感共鸣引出“抒情”主题,明确“情贵在真”的核心原则。
2. 技法指导: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定义: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常用情感词、感叹句、呼告等范文示例:“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颂》)“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谁是最可爱的人》)。
技巧:善用排比、反复、反问等修辞增强感染力间接抒情:定义:情感隐含于描写、叙述中,如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范文示例:“晨雾裹着炊烟,把山村泡成一杯热茶,太阳一抿,就化了”(学生周记)“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
技巧:通过细节描写(如动作、环境)传递情感,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场景3. 写作训练:分层次实践片段训练:题目:以“幸福/烦恼”为题,写200字片段,要求至少使用两种抒情方式学生范文(间接抒情):“老师带来的无人机像是一双可以翻越大山的眼睛,托起它的感觉,就像让梦想在手掌上起飞。
”综合训练:题目:《乡情》或《我的烦恼》,要求结合具体事件或景物,运用直接与间接抒情,不少于500字范文指导:《乡情》片段:“秋日的山林是火红的披肩,缀着墨绿的宝石,溪水流过石缝,将翠色送入云端爷爷的烟斗在暮色中明明灭灭,烟圈里裹着稻谷的香气,那是故乡的味道。
”4. 课堂互动:合作修改与展示活动:小组互换习作,标注抒情手法并点评,推荐优秀作品投影展示。教师点评:强调情感的真实性与表达的生动性,如“树叶信”中童真情感的自然流露。
四、课后作业与拓展1. 基础作业:完善课堂习作《乡情》,结合“融情于景”技巧,描写家乡四季的独特景象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于漪《往事依依》,体会名家如何将平凡事物赋予情感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PPT展示经典抒情段落(如《土地的誓言》景物描写)。信息技术:使用写作辅助软件实时批改,提供修辞建议。
六、教学反思亮点:通过真实案例(如“树叶信”“无人机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情感与技巧的双重提升改进点:针对抒情“空洞化”问题,需增加细节描写专项训练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抒情文的写作技巧,还能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挖掘情感,实现“我手写我心”的创作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