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_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感是什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04
他们怎么都想象不到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连固定电话都没有的时候,朋友之间要如何联系——如果跨越城市,有比较要紧的事情就打电报,不着急的话就写信,一封信来去大半个月,仅仅相当于咱们现在在微信上说个“在么”。
有朋友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这是名句,小孩子都能背,诗句本身不难理解,但是你要问现在的年轻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估计就很难答上来了是以才会有朋友提问“你赞同这个说法吗”,很显然他就是很年轻的一代人,无法理解古人对空间广阔的恐惧甚至大于时间的流逝。
不要说小孩,就算是我们,现在也很难真实体会到王勃在写出这首送别诗时的离愁别恨从古到今,送别诗一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当我们读到这些感情深沉的送别诗时,总会有一种见证生离死别的感觉离别,在古时候就那么重吗?。
确实是那么重古人这种离别之情,我们不太好理解,是受到了科技发展的限制不同时代受到的限制,有物质方面的,也有认知方面的今天我们网络发达,联系方便,现在的小朋友们,手机已成为了生活挚爱,无所不能他们怎么都想象不到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连固定电话都没有的时候,朋友之间要如何联系——如果跨越城市,有比较要紧的事情就打电报,不着急的话就写信,一封信来去大半个月,仅仅相当于咱们现在在微信上说个“在么”。
所以我们这代人,喜欢木心先生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小孩即使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电视、视频、小说)当年的状态,也没有办法体会写封信,得半个月才收到回信,那种等待的煎熬和收到回信的喜悦,他们永远无法感受到。
他们能想象到,但是不可能真切体会那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编剧可以让古装剧中人、小说主角一天走遍半个中国的原因,他们当骑马是高铁呢所以,要理解这两句诗,就必须把文字放到诗里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情况来进行解读,感同身受作者当时的情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是初唐诗人,著名的神童,九岁就写出《指瑕》,对《汉书注》进行指正十六岁中进士,赐官“朝散郎”,在沛王府上作“文学”之时,写了《檄英王鸡》,被认为不务正业,被撤职。
后来因为私杀官奴被判死罪,遇上大赦出狱后去看望因为自己犯罪被贬官的父亲,回程渡海之时落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这是个奇特而短命的人生,因为出道早,王勃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和《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句,互相辉映,让他在诗词史、文学史上彪炳千古。
我们通过平仄对比,会发现这首作品完全符合格律诗中五律的格式,而这个时期,离平仄格律的成型大概有四五十年的样子这说明平仄格律是诗人们共同的选择,是永明体之后不断演变、归纳出来的结果,是符合诗歌音律发展的,在当时来说“今体诗”是先进的文学理念。
没有格律的时候,诗人们都写得符合格律了。武周时期的宫廷诗人不过是总结、归纳出来这些规律提供给后学使用。我们主要看内容,就不分析平仄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是中国历代政府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杜少府,姓杜的一个官员,从长安出发去四川蜀州上任王勃去送他,写了这么一首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五津都是地名城阙(què),城门楼,代表长安城。
秦朝末年,项羽灭秦之后,把关中分为三个区,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三秦”因此得名辅,护卫,保护这是一个倒装句,意思是城阙被三秦辅长安城被三秦大地护卫着五津是指蜀州岷江有五个著名的渡口,用来代指四川望,遥望。
因为太远,看不着,所以只看到迷茫一片的风烟三秦辅城阙,望蜀州,见风烟“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您一样都有离别意离别意,离别的情绪,离愁别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命运相似,同是宦游人宦游是指为了做官离开家乡。
王勃是山西人,到陕西长安做官,所以也是宦游我们命运相近,处境相同,所以离情别绪是相通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个中国被称为“海内”,也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全世界古人认为天子脚下是世界的中心,陆地四周都是海即使我们天各一方,只要互为知己,心灵相通,就好像邻居一样这是很安慰人的话心心相印,像邻居一样,有什么离别意呢?但是作者和远行人能否借助这两句诗得到慰藉和解脱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路,就是岔路口巾,衣服,腰带我们没必要在分别的地方,让泪水沾湿了衣服儿女情长,共沾巾,一块哭没必要在分别的地方,像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那是因为已经在哭了,所以才说没必要这样啊字面上是安慰,没有愁绪,可是实际上离愁很浓厚。
不仅理解离别意,还在歧路共沾巾,然后互相安慰不要哭
这就是整首诗的内容,只有首联写景,后三联都是感情描写和劝慰,以达到自我宽解、互相安慰的效果,反而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沉重,两人感情的深厚我们今天是真的实现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真的没必要了,随时都可以视频聊天,不就跟邻居一样?科技的发达,让我们天涯若比邻。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无法理解他们怎么两个大男人在离别的时候要泪沾巾,好像再也见不到了一样实际上王勃和杜少府还可能真的就此一别,就再也没有见面了王勃几年后就去世了像李白、杜甫分别之后还过了几十年,但两人也没有机会再见面,只能互寄诗文表达思念。
现代科技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把世界都缩小了古人分别都是生死之别,所以要设想、体会当时那种真切的离别意,才能理解透彻在旧时代,每一次分别都有可能永不再见身处地球村的我们,也许只有热恋中的小情侣,一分钟都不愿分开的那种,才会有这种感同身受。
科技越发达,人情越淡薄对王勃说来只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天涯若比邻”,如今已经真实存在,但是“海内存知己”这种知音寻觅却依旧和以前一样的难,甚至更加难了好像是这么回事,又好像不是这么回事但不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两句诗都是值得大大点个赞的。
专栏十讲教会你如何写近体格律诗作者:梧桐树边羽99.9币36人已购查看
专栏经典古诗词阅读赏析作者:梧桐树边羽39.9币1人已购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